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稿件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2-07-22 10:24
  范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强调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迈步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以时代精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更好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的家国情怀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在中华文化的赓续传承中,“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中国人历来具有“家国一体”的观念,“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在个人和家庭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张“国重于家”“舍小家为大家”,并将其视为美德、民族大义,认为只有确保国家利益、顾全大局,才能保障“小家”的利益。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中华民族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等等,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伟大事业建设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在面临国与家、大我与小我的取舍中,往往能够自觉传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祖国为人民尽心竭力无怨无悔奉献青春和力量。“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上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些感人的话语、动人的事迹、高贵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文化优势,我们才能在新征程中,面对风险无所畏惧、面对挑战勇往直前,继续奋斗去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中华民族自古传承的自强不息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历史绵延,从未断裂,多灾多难、玉汝于成,造就了我们这个民族无比坚韧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我们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轻松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十足的信心、百倍的韧劲,做好打许多硬仗的准备,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向着奋斗目标发起冲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正是这样的精神特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才得以传承,中华民族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下来,不断得以重生。我们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把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各项事业中,无论面临多少困难挑战、多少艰难险阻,都要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勇前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汇聚成闯关夺隘的强大合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崇德思想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深厚精神滋养。崇德重德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到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再到孟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先贤们认为“德”是涵养万物的承载,厚德方能载万物。元代的许衡讲过,人禀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所以为人。明代大儒黄宗羲有云,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崇德重德的思想演变流传至今,早已演化为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推崇。战斗英雄张富清,解放战争时期为人民舍生忘死、屡立战功,和平年代却深藏功与名,一生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高尚德行书写精彩人生,彰显了甘心奉献、淡泊名利的崇高美德。抗疫英雄张伯礼,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张定宇,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危难时刻彰显忠诚担当的崇高品格。陕西铜川农家妇女张水珍,坚守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侍奉6位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平凡生活中闪现着中华民族的善良美德……在奋进新时代的路上,无数改革先锋、大国工匠、人民公仆身上,无不体现着崇德重德的精神品质。
  新时代的发展任务,从来不是只重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而是同时重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人民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精神层次不断发展。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道德文化、精神文明、公民素质等软实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备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价值内涵,对于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创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不断延续传承、焕发生机。
  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是我们得天独厚的精神养料,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将其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续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 西安文明网 京ICP备10031449号
Copyright © 2012-2021 xa.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