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哀思传民俗仪式感应“升级”
稿件来源:西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4-04-07 10:41

  一年一度,清明又至。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墓园、社区的祭扫服务有了新升级,敬献鲜花后默默告慰、网络祭扫等绿色低碳的祭扫方式成为了新选择,文明祭扫作为清明新风尚也逐步深入人心。
  清明节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缅怀故人的重要方式,意在寄托哀思、寻找精神慰藉,人们倾向于在这一时节举行追远活动,让逝者可追,生者可忆。按照传统习俗,过去,不少人会选择焚纸钱、放鞭炮、燃香烛、甚至摆“清明酒”的祭祀方式,但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现代生活方式并不契合。
  近年来,在社会倡议下,人们思想观念转变,越来越多人开始自觉抵制祭扫陋习,采用文明环保的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我市凤栖山人文纪念园便民服务站设置了“鲜花换烧纸”“丝带祈福”点位,寿阳山墓园提供“云祭扫”“代客祭扫”服务,长安区韦曲街道府北社区在辖区举行集体追思仪式……多样化的文明祭扫方式,在传承传统节日内涵的基础上,增添现代元素,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化特征的表达方式相融合,不仅安全贴心、有仪式感,还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情绪,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让人接受和喜爱,推动文明祭祀之风成为主流。
  当然,传统节日形式再怎么更迭,节日内涵都不曾改变。近年来,也有不少人也在文明祭扫的同时,丰富节俗,以传承清明节寻根祭祖、孝亲感恩等文化内涵。比如,我市“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示范活动在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雁塔区曲江街道万科城市之光社区携手辖区居民,开展“寻味清明情续邻里”主题清明节活动。这些活动尊重清明节本身的内涵,又创新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表达形式,有坚守又有创新,能够推动传统节日回归清净与文明,意义更丰富。
  寄哀思、传民俗、寄深情,在“心”亦在“行”。领悟清明节的情感与文化内涵,按需选择合理的方式文明祭扫,铭记先辈、抚慰心灵的同时,怀揣感恩和希望踏实生活,这正是移风易俗“新”清明的“正确打开方式”。 (西安日报 晋钰佳)


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 西安文明网 京ICP备10031449号
Copyright © 2012-2024 xa.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