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年轮圈起过往,奋斗的画卷再绘新篇,2024早已不知不觉悄然走过。
这一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西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自觉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诗意长安”到“新质西安”,从“烟火街巷”到“田园人家”,从“舆论主阵地”到“暖心正能量”,用心书写着西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篇章。
此刻,我们满怀真诚与期待,邀请陪伴西安成长的每位朋友,共同见证你我并肩奔跑的这一年。
关键词:宣讲 “走心”又“创新”
这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根基的一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在自身学深悟透的同时,也致力于向西安干部群众进行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古城大地“生根发芽”、深入人心。
“理润西安”第三届群众宣讲大赛决赛 图源:西安日报
这一年,理论学习氛围愈发浓厚。你可能还记得,“理润西安”群众宣讲大赛上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们组织医生、教师、“三农人”、航空工作者、道路桥梁建设者、湿地保护者等一个个来自基层一线的宣讲员,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把高深话转化成家常话,把党的好声音传到田间地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秦人之星”道德典型宣讲员西安行活动 图源:华商报
创新宣传宣讲。2024年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6大主题,开展宣讲活动9400余场,听众102.1万人次。我们深化“理润西安”,打造“声动新城”等30余个宣讲品牌,形成“1+N”宣讲大格局;积极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示范开展“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团结奋斗再建新功”宣讲活动70余场;举办《理论面对面》现场活动9场,该活动获“省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优秀案例”。
关键词:宣传 “出彩”又“出圈”
这是持续做强正面宣传、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一年。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报道,让古都新魅力、西安好故事传到五湖四海,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汇聚磅礴之力。
2024年我市“八个新突破”中部分重要工作任务不同时期工程进度图 图源:西安发布
昂扬的主旋律贯穿始终。我们组织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围绕“三个年”活动和“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累计发稿近63万余篇,阅读量超118亿次。
主题宣传再创佳绩。擦亮网观西安、前方+、西安头条等市属新媒体品牌,“万千气象看西安”“点赞潮西安”等数十个网络主题活动有声有色,全网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仅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宣传形成50个热搜热榜正面话题,全网传播量超30亿次,打造出独属西安的“顶流”盛宴,“山河诗长安”城市新IP深入人心。
Global Times(环球时报)报道西安出土唐玄宗宠妃家族墓葬及4000余件文物 图源:西安发布
城市外宣、国际文化交流迈出新步伐。组建西安国际传播中心,推动形成“1+3+N”国际传播综合平台。拓展“IN XI'AN”“ENJOY XI'AN”“DISCOVER XI'AN”三大城市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全平台粉丝量超300万。“IN XI'AN”获评中宣部全国30个一类账号。策划举办驻华大使夫人西安行、外媒记者看西安、“走读西安”主题沙龙等活动,持续展示西安城市魅力,合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城市形象。承办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与洛杉矶缔结“中美旅游伙伴城市”,2024洛杉矶“长安灯会”在美落地启幕。举办驻华大使夫人西安行、国际友人“走读西安”主题沙龙等活动,持续展示西安城市魅力。
关键词:文化 “有声”又“有色”
这是加强保护传承、推动文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一年。我们守正创新,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擦亮特色文化品牌,扎实推动文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陕西秦兵马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保护现场
有效提升文物保护利用能力。陕历博秦汉馆建成开放,关中书院加快改造提升,西安城墙、曲江艺术博物馆分别获评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探索之星奖。加快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与文物保护“两规”融合全国试点。成功举办2024“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系列活动。组织主题活动481场次,推出50余个重磅大展,打造“文物会说话”全媒体传播品牌。
加强文物保护传承。持续开展太平遗址、秦东陵等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同步做好出土文物整理和相关研究工作。提升西安考古影响力,组织召开“发现长安——西安考古三十年”学术研讨会,总结交流西安地区30年考古发现与研究进展。
文旅融合多姿多彩。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唐诗旅游产品,擦亮“诗词之都”的文化IP。文博游、非遗游、航空研学游成为新热点,汉服经济、微短剧持续火爆。打造“西安演艺”品牌,《无界•长安》《赳赳大秦》等21个重点旅游演艺累计演出3.6万场次。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51场次。
电视剧《人生之路》海报 图源:百度图片
秦腔《无字碑》 图源:百度图片
文艺精品迭出。电视剧《人生之路》获得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长安·长安》斩获明斯克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梦想城》《时光正好》等30余部影视剧央视播出,《从西安到瓜达尔港》在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全频道播出,杂技芭蕾剧《天鹅湖》在阿曼上演。秦腔《无字碑》、话剧《延水谣》、儿童剧《风筝》等诸多作品亮相展演。《红石崖上》《桑榆晚晴》《城市烟火》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长篇报告文学《过秦岭》入选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长安云 图源:西安浐灞国际港
文化供给直达基层。长安云、长安乐、长安书院、西安大剧院等文化新地标相继亮相,成市民游客人气打卡地。组织艺术家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149场、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完成39648场农村电影放映任务,惠及群众185万人次。全市新建影院10家,影院总数144家。成功举办第十届秦腔艺术节、首届“大秦之美”戏迷短视频大赛、首届社区文化艺术季秦腔戏迷擂台赛。圆满举办西安戏剧节、西安国际音乐节、西安国际舞蹈节和交响乐户外公演、石榴原创音乐季等特色文化活动。“祖脉秦岭 诗意长安”主题文化活动在秦岭脚下盛大开演,让我们听见非凡时光里的回响,窥见秦岭深处的文韵绵长。
关键词:文明 “动人”又“化人”
这是城市文明形象全面提升的一年。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化人,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弘扬主流价值、践行为民初心,让文明风尚风靡西安,城市活力温暖释放。
爱心粥屋的志愿者正在为大家发放粥和馒头 图源:西安日报
文明之光更加耀眼。一碗汤,一个馍,神秘的“6号餐”是一个温暖的“暗号”,更是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一碗粥,一碟菜,“爱心粥屋”凌晨升腾起的烟火气,汇聚着善意的暖流;一杯水,一把伞,街边小铺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的不仅仅是细微的帮助,还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在西安,这样的善举每天都在温情上演。凡人微光,星火成炬,照耀古城大地,释放出崇德向善的力量,塑造成内化于心的文明风尚。
文明典范竞相涌现。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评发4期“西安好人”78人(组),18人入选“陕西好人”,1人入选“中国好人”,6名学生获评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2人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西安因你而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图源:长乐未央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打造“长安有诗·文明有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优化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225个,孵化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510个,举办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师大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6万余场次,形成“市级百场示范、区县千场联动”生动局面。深化“西安因你而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文明汇”等各类活动265场,做到“群众在哪里,‘西美品牌’就延伸到哪里”。
创新理论指引下的实践力量,蕴含着接续奋斗的巨大能量。
如今,2025年的大幕已经开启,我们并肩同行在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新征程上。回望来时路,我们的记忆热辣而滚烫;展望新征程,我们的步履自信而坚定。(文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