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出高质量发展漂亮答卷
稿件来源:西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4-20 11:21

  

  蓝天下的西安钟楼商圈美景如画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摄

  2020年,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年。西安一路披荆斩棘,为“十三五”圆满收尾,为“十四五”运筹帷幄。

  2021年1月22日,市政府召开西安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官宣了西安GDP破万亿的好消息。

  大考之年,西安交出一份漂亮答卷,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一组数据表

  西安首次跃上GDP万亿元新台阶

  根据市(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10020.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高于全国、全省2.9个和3.0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2.7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328.2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6379.37亿元,增长4.2%。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44.58万吨,比上年增长3.4%,粮食产量创2014年以来新高。

  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肉类产量4.56万吨,下降11.4%;奶类产量14.03万吨,增长13.4%;禽蛋产量5.22万吨,下降3.0%;蔬菜产量381.31万吨,增长0.7%;园林水果产量100.93万吨,增长3.9%。

  

  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10020.39亿元,这是西安首次跃上GDP万亿元新台阶,也是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图为西安碑林区长安路CBD。(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摄 资料图片)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6.0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

  2020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9.33亿元,比上年下降2.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消费模式,2020年,西安人在“吃”和“穿”上都有所收敛。去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餐饮收入93.94亿元,同比下降20.7%。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4%。

  但是西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70.1%、14.0%、10.7%、32.8%、25.5%、49.3%,均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59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23.6%,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一份报告书

  西安在新起点上加速奔跑

  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10020.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个和3.0个百分点。这是西安首次跃上GDP万亿元新台阶,也是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2020年这一“极不平凡”的年份,这份亮眼成绩单的取得更加来之不易。

  弥足珍贵

  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一年来,面对异常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

  GDP破万亿,是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也是对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同心奋斗、实干拼搏的最好总结。GDP破万亿代表着西安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台阶,是西安全体市民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

  “并不是说GDP今天过了万亿,明天老百姓口袋的钱就能翻一番,不是这个概念。只有城市的经济发展得更好,人民的生活和幸福感才会随之增加,这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管院教授、博导杜跃平说,GDP破万亿将为西安的招商引资带来更大的吸引力,更多的优质企业将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百姓收入。

  杜跃平说,GDP破万亿也将给西安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让城市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有更大的投入。这是一个不断滚动、不断积累的过程,既是对过去发展阶段的一个结果,也是西安未来发展新征程的一个起点。

  GDP过万亿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西安市统计局局长张民伟告诉记者,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标志着西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动能转换实现了新突破,也标志着西安补齐民生短板、改变城市面貌取得了新成效。

  2004年,西安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元的台阶,2014年突破5000亿元,“十三五”时期连续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社会生产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创2014年以来新高,工业新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0余家,总数突破5000家;“五上”企业达到8869家,本年净增927家。

  GDP过万亿还标志着西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动能转换实现了新突破。西安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新产业成为带动增长的主动力。规上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23.4%,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3%,均快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020年1—11月,规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4.7%和9.6%,远快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近年来,借全运会“东风”,西安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强力推进赛事场馆及配套建设,扎实开展“三改一通一落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和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就业市场形势企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4%,控制在4.5%的预期调控目标之内。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支出增长8.5%,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实现了保持物价总体平稳的调控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GDP破万亿,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也是城市影响力的彰显。作为正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在2020年这样极不平凡的年份里,能够冲破疫情的“阴霾”,实现经济的逆势增长,并且历史性跨进“万亿俱乐部”门槛,其中的艰难和不易可想而知,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愈加弥足珍贵,也鼓舞着西安继续前行。

  

  西安国际港务区集装箱码头。 (资料图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健摄)

  民生为本

  GDP破万亿给百姓带来发展红利

  从来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西安经济总量破万亿,这看似轻巧的“一跃”,实则却是从“积跬步”的量变到“至千里”的质变,实则却是“借东风”和“挖潜力”的共同作用,实则是举全城之力才浇灌出来的幸福花开。

  2020年,西安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在上年较高基数下实现全面恢复并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增长5.5%。北辰大道、昆明路、广安路和东南二环立交、西南二环立交、凤城五路立交、凤城八路立交建成通车,畅通了城市交通“大动脉”,特别是地铁、机场三期、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火车站站改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推进,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

  如今的西安,随着重大项目推进,百姓出行更便捷。截至2021年1月,西安地铁实现了10线共建,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三线齐发同时开通。一次性新增运营里程83公里,超过了2016年至2019年四年的总和。我市地铁形成7线运营8线共建的格局,在建总里程177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45公里,跃升至全国城市第九。

  去年,西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9.9%。在十四运电力提升改造等大项目带动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7.3%。与此同时,幸福林带、十四运基础设施配套、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三改一通一落地”、全域治水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也在不断增长。

  其中,“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全面提升了城市品质。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861个、2545万平方米,完工1316个,开工数量和完工数量都创下了历史之最。全市共完成513条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任务,改造工作突出功能性,兼顾文化特色,使一条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

  市民最关心的教育投资也在持续加大。2019年起,我市实施《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项目的投入,去年秋季开学共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195所,新增学位19.4万个。教育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为加快补齐疫情暴露的卫生领域短板,我市出台《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扩大医疗资源总量,增加优质卫生资源供给,先后启动新建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市公共卫生中心等13个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卫生投资同比增长30.9%,增速较上年提高36.2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2020年,我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西安的天更蓝、水更碧、草更绿,环境更加美好。全年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优良天数达到250天,其中优级天59个,超历史最佳纪录11天,“西安蓝”频频刷爆朋友圈。

  

   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 (资料图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健 摄)

  

  “石榴花绽放灞河之滨”,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顺利竣工交付;西安地铁“三线齐发”疏通城市交通脉络……2020年以来,作为十四运会主会场城市,西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论是基础设施提升还是交通路网建设,一批批惠及民生福祉的项目纷至沓来,为城市能级蓄势跃升写下坚实的注脚。

  承办全运会既是历史机遇,也是严峻考验,更是西安人民的共同期待。去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面对疫情影响不惧压力、攻坚克难,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高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我市承建的8所全运会场馆全部竣工,西安奥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国际会议中心建成运营;全运村主体竣工,同步规划建设奥体中心片区,灞河区域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办一届会、兴一座城、惠一方人。西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着力点,下大力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潜心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一幅大都市绚烂的文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民生大于天!随着西安生态环境、交通、教育、卫生等一系列基础环境设施的持续改善,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在不断提升。这也正是西安GDP破万亿给百姓带来的红利。

  更上层楼

  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回首“十三五”,西安经济发展实现了每年“一个千亿”的跨越式增长。2020年,西安市GDP达到10020.39亿元,是1978年25.35亿元的近400倍。

  因为有“十三五”期间每年“一个千亿”的跨越式增长,才有了最终突破万亿的“临门一脚”;因为乘借“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东风”,才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和人才资金技术的大量涌入;因为强化产业体系支撑,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全力以赴抓落实,从而为经济总量破万亿提供强力引擎;因为有1000多万西安人的奔波忙碌和奋斗不止,因为有所有关心古城西安的人的无私支持和用心滋养,才有了古都的澎湃动力和旧貌新颜……

  展望未来,GDP破万亿,对西安来说,是城市起航的新篇章,也是西安重新定位与评估的开始,更是进入了一条万亿GDP的新赛道。

  面对“十四五”新征程,在新的城市能级上,西安汇聚优质生产要素的聚集力,辐射周边城市的影响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带动力都将会有更加显著的提升,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总量破万亿,不是一个结束的句号,而是新的历史起点。正如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所言:“这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这样的时刻,不只要看西安过去怎么干,更要看西安未来的路如何走,只有如此,经济总量破万亿才不会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而是成为西安经济再跃升的起点和标尺。

  GDP破万亿的红利,还将继续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西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一年。西安GDP将优先积极改善人民生活,抓好“菜篮子”及重要商品保供稳价。持续建好教育强市,办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深入推进健康西安行动,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统筹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经济总量破万亿的鼓舞之下,西安铆足力气再出发,一个经济实力更强、发展速度更快的西安已经在路上!

  一张成绩单 六大亮点反映出西安经济成色十足

  亮点1

  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

  ——积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密集出台稳岗就业、税费减免、纾困解难等政策措施,共计拨付稳岗返还资金54.81亿元,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280亿元左右。

  ——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23.7%,五大新兴产业和六大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5%和7.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23.4%,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3%。

  ——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4家,新建院士工作站10个、博士后创新基地12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7.6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余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17%、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围绕“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主题综合施策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复苏。西安上榜全国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亮点2

  抓项目扩投资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 328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696.7亿元、达年计划的131.5%,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

  ——“长安行”招商云平台上线运行,成功举办39场线上线下签约活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8个、过百亿元项目6个;签约“央企进陕”项目51个、总投资2232亿元,落地开工38个、完成投资226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76.77亿美元、增长8.8%,引进内资3748亿元、增长8.9%。

  

  2021年中欧班列(西安) 开行突破1000列。图为2月22日,X904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新筑车站发车。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唐振江 摄

  亮点3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不断聚集发展新动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和下放行政事权114项,整合推出105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探索开展政务服务事项“跨区联办、全城通办”,市区两级网上可办率90%以上。

  ——着力稳外资稳外贸。全市进出口总值增长7.2%,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纳入国家示范工程。 “长安号”常态运行15条干线,全年开行3720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均居全国第一。

  亮点4

  “办好一次会 搞活一座城” 提升管理水平

  ——围绕“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目标,坚持只留经典、不留遗憾,强力推进赛事场馆及配套建设,我市承建的8所场馆和全运村78栋建筑全部竣工,灞河区域环境整治效果明显。

  ——地铁三期规划项目全部开工,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通车运营,年度新增通车里程83公里,超过“十三五”前4年新增通车里程总和。

  ——扎实开展“三改一通一落地”,完成1316个老旧小区改造、32个城中村(棚户区)征收和527条背街小巷改造,打通32条断头路,落地架空线缆792.6公里,均创历年之最。

  ——实施572个城市绿化提升项目,启动“三河一山”环线绿道建设,新建和改造口袋公园、城市公园、绿地广场161个,新增城市绿地1095万平方米。

  亮点5

  践行“两山”理念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修订实施《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编制完成《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有矿权企业和小水电站全部关闭退出或拆除,完成15条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农家乐实现总量控制、动态监管。

  ——坚持铁腕治污减霾,全面完成燃煤锅炉“煤改洁”,PM2.5平均浓度降至51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比下降10.5%,全年优良天数250天,较上年增加25天。

  ——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行动,新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35座,完成主城区雨污水混接点改造2049处,护城河改造提升工程全线完成并免费开放,全市新增生态水面1695亩,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蓝天下的浐灞风景如画 。 (资料图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摄)

   

    西安目前最火的遛娃网红打卡地,绝对是新建成的樊川公园棕榈沙滩区,网友戏称它是西安的“小三亚”。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摄

  亮点6

  聚焦民生关切 扎实办好惠民实事

  ——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5304户8533人全部脱贫,周至县顺利通过国家普查和第三方评估。

  ——及时出台稳就业23条举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4亿元,为8.3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补助金4.7亿元,“点对点”帮扶97.4万农民工有序返岗,城镇新增就业15.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4%。

  ——实施基础教育提升行动,新建、改扩建学校195所,新增学位19.4万个,是我市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

  ——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1052个,惠及学生107万人。

  ——全力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等13个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市儿童医院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新增养老机构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2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0个,新增养老床位7029张,免费体检惠及63.3万老年人。

  ——落实“房住不炒”要求,建设和筹集保障房2.03万套,使用住房公积金为68万余户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全面推行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和资金监管,获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菜篮子”工程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优秀,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评论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 勇担使命再谱新篇

  本报评论员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引发我们的回望和感怀。对于西安来说,2020年4月20日—23日,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难忘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陕西和西安考察指导工作,从脱贫攻坚,到生态保护;从大学校园,到乡村小学;从贫困山区,到创新一线……一串串坚实足迹,一句句殷殷嘱托,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工作的关心和厚望,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从未止步,毫不松懈!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工作全局,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工作的亲切关怀、对古城人民的真挚情感、对追赶超越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的有力行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推进改革创新不懈怠,扎实办好惠民实事不松劲,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汇聚了强劲动能。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全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叫响“新时代是干出来的”!看速度,2020年西安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看发展,“6+5+6+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新动能不断集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看民生,生态、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环境设施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看质量,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这一次次历史性的跨越、一次次华丽的蜕变,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西安全方位落地、贯彻性落实的结果!放眼未来,一个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西安清晰可见。

  回看走过的路,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西安的发展就能不断开拓新局面。眺望前行的路,迈向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真抓实干,勠力同心、开拓奋进,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稿件除署名外由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端 采写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 西安文明网 京ICP备10031449号
Copyright © 2012-2021 xa.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