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发布厅|大石头村:板凳会上议村规,民宿院里话增收
稿件来源:西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5-06-04 15:14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西安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明之花”何以盛放?是历史文脉的赓续传承,是市井烟火的温暖蒸腾,是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是凡人善举的微光成炬……当千年古都的文明基因与新时代创建实践深度交融,每一处街角的文明风景、每一份坚守的文明初心,都在书写着共建共享的城市答卷。

  回望来时路,是纪念,更是鞭策。即日起,西安文明网特别推出“文明发布厅”专题,聚焦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邀您共探文明成长密码,见证古城在文明之路上的坚实足印。

 

  西咸新区北杜街道大石头村,位于西咸新区北杜街道,毗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据传,明朝年间,一块巨石于雨夜从天而降,于是就有了大石头村。

  

  走进大石头村,道路干净整洁,绿植郁郁葱葱;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井然有序。目光所及之处,文明气息与白墙灰瓦的关中民居共同勾勒出一幅雅致的乡村画卷。

  如今,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大石头村正以“环境塑形、治理聚力、产业富民”的三重奏,奏响文明新风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的乐章。

 

  环境“塑形”

  一场“刀刃向内”的环境革命

  曾经的大石头村,门前乱堆、车辆乱停随处可见。改变始于一场“刀刃向内”的环境革命。村里创新推行“党员示范+网格包抓+门前三包”责任制,将每周四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日”,每条巷道明确党员和网格员牵头,掀起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热潮。

 

  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杂草、搬运杂物,网格员走街串巷宣传引导,村民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整治宅院、栽种绿植。为推动治理常态化,村里设立动态更新的“红黑榜”,以评比的形式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大石头村,青砖灰瓦的民居与绿树繁花相映成趣,污水管网隐蔽铺设,垃圾分类成为自觉习惯。环境“塑形”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让文明意识深植村民心间。

  治理“聚力”

  “板凳会”上的文明共识

  在大石头村村委会前的树荫下,一场场移风易俗“板凳会”成为独特风景。村民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破除婚丧大操大办”“怎样减少邻里纠纷”等话题畅所欲言,工作人员现场记录、梳理建议,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自治体制。

  最新版村规民约涵盖诚信建设、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移风易俗、婚姻家庭、设施管理等板块,既明确“禁止私搭乱建”“垃圾分类入箱”等行为规范,也倡导“孝老爱亲”“互助友爱”“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

  如今的大石头村,村民素质有了较大程度改善提升,村民合法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尊老爱幼等氛围日渐浓厚。治理“聚力”让村民从“被动遵守”变为“主动参与”,勾勒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同心圆”。

  产业“富民”

  文明服务共绘产业发展新图景

  借助紧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大石头村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农耕体验、休闲采摘、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并在保留关中民居特色的基础上,改造建成特色民宿180余家,打造出客房超1800间、可同时接待3000余名游客入住的精品民宿集群。

  为提升服务品质,村里定期举办应急处理、厨艺提升、线上营销等培训,培育出一支专业化服务队伍。2024年,全村民宿产业总收入突破1500万元,还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

  产业发展带动了配套设施升级,标准化停车场、旅游公厕、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实现“产业旺”与“生态美”良性互动。

  从“环境革命”到“治理创新”,从“产业振兴”到“文明浸润”,大石头村将文明新风与乡村发展结合,书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文明答卷。 (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 文明西安)


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 西安文明网 京ICP备10031449号
Copyright © 2012-2024 xa.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