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红:骊山之上育桃李 埋头实干铸师魂
稿件来源:西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4-28 11:37

 

  土桥初级中学张红红老师为学生们辅导作业。(记者 郝钟毓 摄)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上盘旋,驱车良久,才能到达海拔900米的骊山之巅。

  在骊山之巅的山脊上,有一座仁宗街道土桥初级中学,西安市道德模范、被称为“最励志的老师”的张红红,就在这里默默执教了20余载。

  他教过初中几乎全部学科的课程,用爱心和耐心做孩子们的守护者,用行动和责任做乡村教育的实践者。他既严肃又幽默,课堂上他是孩子们的“大百科全书”,将知识倾囊相授;他既清贫又“富裕”,从最初的每月325元工资,到教出了千余名学子这笔“财富”;他既普通又特别,每周近30节课之余,16年来还坚持自学拿下60多门课程。在平凡的教书生活中,患有“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的他与病痛苦斗、与学生为伍、以教学为乐、以育人为己任。

  “救火队员”

  不让孩子们落下一堂课

  有24年教龄的张红红,“出名”得益于他2015年荣获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让这名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远近皆知的“网红”。

  名利扑面而来,尘嚣过后,张老师仍旧坚守在静静的大山之中,将一届又一届学生送出大山。

  “我们土桥初级中学是市上第一批建设的山区定点寄宿制学校,学生主要是来自仁宗山区四面八方的农民子弟,还有相邻蓝田县、灞桥区的学生,9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少年儿童,一周有6天吃住都在学校。”张红红介绍。

  说起拿起教鞭的历程,张红红的回忆拉回到了20余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教师就很少。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名列前茅的,当时我的老师就对我说,你去考中等师范学校吧,毕业后到学校教书。”1996年暑假毕业分配后,张红红自愿回家乡临潼教书。随后,他被分配到了当时距临潼县城30多公里、位于骊山之巅的仁宗初级中学任教。

  参加工作以来,张红红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先后执教过初中英语、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课程。从2004年开始,他连续10多年带初三毕业班。仁宗初级中学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学校教师流动频繁,师资不足,张红红一直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一旦有教师离开学校,他就临时担起任课老师,不让孩子们落下一堂课。最多的时候,张红红带两个班的英语课、一个班的班主任,还有初三两个班的历史和政治课。

  “五步循环”

  坚持自学自创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是一眼泉。

  学校安排张红红教英语,而他只有初中英语水平,为了教好英语,他参加了英语专业自学考试。张红红左耳有听力障碍,为了通过英语听力一门课,他购买了70多盒磁带,用坏了6台录音机,坚持5年,连续考了10次,终于通过了科目考试;学校需要他教语文,他就自学汉语言文学;需要教政治,他就自学法律。

  张红红坚持自学十几年,参加考试80余次,取得了60多门课程的合格证书,获得了英语、汉语言文学、法律3个专业大学毕业证书和文学、法学2个学士学位证书,还取得了英语、语文、思想政治3个科目的教师资格证书。

  为了能学好知识再教给学生,张红红真是“下了势”。学生早上7点多到校,他5点多就起来学习,学生下了晚自习9点多回宿舍休息,他批改完作业、备完课再坚持学习一个多小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近年来,他还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学习,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5年的培训任务。

  “通过学习,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张红红说,由于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他在教学中越来越自信,在教育教学中他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摸索出一套“五步循环教学法”,并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教科目成绩在临潼区名列前茅。

  苦斗病魔

  带病劝说40多名学生重返校园

  由于先天体弱,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学习压力大,2000年左右,张红红不幸患上人称“不死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

  每当犯病时,他的腰腿痛得撕心裂肺,躺在床上翻身比翻山还难,彻夜难眠。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只能利用双休日去买药,再利用寒暑假多次去医院住院治疗。“我记得最严重的一次,腿疼得实在走不了,我就拄着拐杖去上课。”张红红说,“其实也还好,那会儿就想着不能把学生的课耽误了。”就这样,张红红从没有因病耽误过一节课。

  为了不影响工作,张红红选择双休日上医院门诊治疗,医生叮嘱他要坚持吃药,当得知其中一种药价格昂贵后,他只在疼痛难忍的时候服用止痛药缓解病情。“张红红10多年来一直带病工作,即使病得很重的时候,他也坚守工作岗位。拄着拐杖上课也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张红红的一位同事说。

  张红红不仅是一名好老师,更是孩子们的亲人。

  学生是张红红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有个叫欢欢的学生自小失去双臂,学习和生活都有困难,精神也萎靡不振。张红红就常常照顾他、鼓励他。后来,欢欢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人也变得阳光开朗,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多,有些完不成义务教育就辍学了。这些年来,40多名学生在张红红的劝说下返校上学,方圆几十公里的14个村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用心帮助贫困学生,无私资助数十名学生完成学业,他求助省慈善协会,为贫困学生争取到了总额达5万元的学习生活用品。2016年以来,他陆续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上万元捐给学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奖励学生。23年的无悔坚守,他收获了桃李满天下的福报,把上千名山区学子培养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其中有1名博士、50多名硕士和700多名大学生。

  “我毕业时工资是325元,现在的工资涨到4000多元。以前的时候我就从没觉得自己穷,我教过的学生大概有1000多名,很多学生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了不错的成绩,我非常自豪。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大的财富。”张红红说。(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雪妮)


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 西安文明网 京ICP备10031449号
Copyright © 2012-2021 xa.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